中国建材网 - 建材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要闻 | 国际动态 | 项目招标 | 分析预测 | 市场观察 | 企业新闻 | 科技成果 | 家居装饰 | 建筑房产 | 装饰材料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李俊:从下岗人员到“玻璃钢大王”
N.biz | 商业搜索

李俊:从下岗人员到“玻璃钢大王”

信息来源:joojcc.com   时间: 2012-02-29  浏览次数:22124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由于对行业的热爱和执著,短短15年里,70后李俊从一名普通的中专毕业生成长为扬州邗江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经历了从下岗到下海的大风大浪,其一手缔造的扬州新扬科技公司,也拥有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承担企业、扬州市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种种耀眼的光环。

  然而,当记者见到李俊时,实在不能想象,这位外表平凡、穿着朴素的年轻人,已经是身价数亿的国内玻璃钢生产大王。

  不敢说自己是老总

  在读中专时期,李俊就经常去图书馆借阅有关玻璃钢知识的书籍。不过毕业后,他进入了扬州一家纺织企业从事销售工作,随着企业的效益下滑,1997年他下岗了。何去何从?他发现不少城市都在进行电网改造,而这正需要大量玻璃钢电缆保护管,既然自己懂,为什么不试试呢?

  与家人和女友商量好,李俊把准备结婚的10万元全部拿了出来,于2000年创办了新扬科技。经过调查,李俊发现扬州的企业大多只能生产玻璃钢容器,于是他来到杭州“偷师”,以客户名义拜访了一家杭州企业。凭着这家企业的产品说明书和介绍手册,李俊硬是和厂里老师傅攻关开发出自己的玻璃钢电缆保护管。

  产品有了,可扬州市场就这么大,李俊把销售目光放到了供电系统竞争较少的贵州省。他先去了凯里市供电系统。作为一家没有名气的私营企业,他都不敢说自己就是企业老总,尽管产品价格比别人便宜,却无法得到订单。他也曾想到过放弃,但就这么打退堂鼓有些不甘心。最后,他的诚心终于打动了对方,对方要他发来17万元的电缆保护管,但也只是承诺一旦有改造工程,会优先考虑。

  总算搞定了凯里,李俊来到贵阳。“也算上天的眷顾,到贵阳当天,居然就有订单。”贵阳城南供电局原想从美国进口一批玻璃钢电缆保护管,但要从上海港入关,再通过火车运来,时间等不起。城南供电局工作人员直接问他,第二天上午就要货,能运来就签合同。李俊想都不想一口答应了,产品在凯里仓库一直 “睡大觉”呢。签完合同他立即赶到凯里,自己当搬运工,把管子一根一根从仓库抬出发往贵阳。

  此后,贵阳城北供电局也与李俊签了供货协议,可发货的货车在途中出现故障。为了把100多根保护管按时运到不影响工程,李俊毅然决定空运,高达 10多万的运费,使得本次合同明显成为亏损项目。但他并没吱声,客户发现管子上贴着的空运标签,才知道了来龙去脉。回想当年一点点地跑销售的艰辛,李俊依然无法忘怀。凭着诚信,贵州市场至今保持着每年2000多万元的订单。

  尝到知识的甜头

  2006年,李俊的玻璃钢电缆保护管已经年产达100万米,可由于市场上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利润却只有全盛时期的一半。不主动求变不行!李俊把目光转向了石油行业。该行业需求的是技术含量更高的“高压玻璃钢输油管道”。李俊向美国方面进行了问价,一套高压玻璃钢输油管道设备要价1600万元,李俊决定依靠自己在玻璃钢行业的专家人脉自己研发,耗时2年左右,终于生产出玻璃钢石油管道,仅仅耗资200万元。“2008年投产的这条生产线,如今的销售已达1.6亿元,而当年公司主打产品玻璃钢电缆保护管单价从120元跌到30元。如果当年不主动转型升级,现在的日子可就苦了!”

  “企业的领导人自己一定要懂行,要进行有准备的创业!”李俊相当自豪,是自己的求知欲多次帮助了他。国内上世纪60年代到2011年所出的玻璃钢技术杂志文件,他一份没落地保存着,每份都精读过。早在中专时期,他仰慕上海玻璃钢研究院的周教授, 1992年冬天,冒着鹅毛大雪坐船到上海拜访,然而周教授当天休息,研究所另一位老教授看他大雪天来访,主动给了他一本《玻璃钢手糊工艺学》,教导他照着书来学,玻璃钢大致的生产工艺均在此书上。此外,李俊还经常写信向哈工大老教授求疑解惑,双方成为了忘年交。

  “不过企业发展到现在,光写信搞科研肯定不行了。”李俊笑着说,“自己年轻时候是憨!”尝到知识的甜头,李俊先后与南京玻璃钢纤维研究设计院、上海玻璃钢研究院、江苏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联系,从而把高压玻璃钢输油管道生产线设备顺利拿下。该产品已获得全国12个油田的入网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7年,李俊成立了“玻璃钢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如今该中心已经升级成为扬州市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在整合中创新

  对于创新,李俊有自己的观点。“私营企业要做好,不外乎机制灵活,拍板果断。现在很多企业科研人员搞出了创新,可如果企业领导自己不懂行,很可能将好的创意埋没,企业科研人员也害怕万一设计出错,导致企业损失。”多年来在玻璃钢领域的跌爬滚打,李俊成为业内的专家,既肯倾听科研人员的心声,又通过整合嫁接资源,发展壮大自己。

  2011年,李俊带着产品来到国际展会,试图进军伊拉克的玻璃钢石油管道市场。这次,他遇到了强大的对手,美国行业老大阿卖姆集团和另一家欧洲公司同时来竞标。该项目需要500毫米的大口径螺纹玻璃钢石油管,而且安装难度很大。但李俊并不气馁,他拿着伊拉克方面的技术标准,回国后找专家进行技术攻关,利用俄罗斯的安装技术,进行了多次试验,最终拿出了满意的产品,这一笔订单就卖出了4000万元。

  “如今的社会已经是合作多赢的社会,完全靠企业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做到完美,现代的企业家要学会整合!”自学不息的李俊,如今带领着公司科技人员,和中科院专家研制超高压玻璃钢石油管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李俊憧憬着该技术能早日面世,让玻璃钢行业真正成为国家新材料的创新先驱。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建材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