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网 - 建材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要闻 | 国际动态 | 项目招标 | 分析预测 | 市场观察 | 企业新闻 | 科技成果 | 家居装饰 | 建筑房产 | 装饰材料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建材百科 > 发挥科技创新对钢铁行业发展的驱动作用
U.biz | 商业搜索

发挥科技创新对钢铁行业发展的驱动作用

信息来源:joojcc.com   时间: 2012-11-26  浏览次数:14955

    举世瞩目的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胜利闭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在目前钢铁行业面临严峻考验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国家和行业发展的驱动作用?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钢铁行业发展的“科技智囊”,将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11月20日,党的十八大代表,中国钢研董事长、党委书记才让就这些问题接受了《中国冶金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作为十八大代表,您见证了党和国家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请您谈谈十八大报告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稳步发展过程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才让: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首先,大会始终贯穿了一个主题,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系统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进一步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行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伟大动员。
    其次,大会强化了一个指导思想,即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同时明确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再其次,大会部署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最后,大会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另外,作为一名藏族代表,我也注意到,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了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强调要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记者:从钢铁行业来看,十八大报告对行业发展最具指导性、方向性的意义在哪里?
    才让:虽然十八大报告没有涉及到具体某一工业行业,但对钢铁行业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十八大报告确立了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同时,十八大把创新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这两个方面的表述,对钢铁这一传统的重工业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记者:您刚才提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目前面临严峻挑战的钢铁行业来说,我们应该从哪里入手?
    才让:具体到钢铁行业,我认为,首先要在思想理念上有所创新、有所转变,要有系统思考的能力。
    才让:现在,很多企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对环保的要求提高了,就配置除尘、脱硫等装备;能源不够用了,就配置自备电厂等设施。虽然从单体设备来看,可能其指标和性能还是不错的,但如果综合起来,就没办法达到系统最优,而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低成本、高洁净、少排放的生产系统。
    我们一直说,钢铁企业具有钢铁流程的产品制造、高效能源转换和消纳大宗社会废弃物等三大功能。目前,钢铁企业还基本上是以生产钢铁产品为主。随着行业的发展,钢铁企业的性质会慢慢发生变化,可能是三功能,甚至是多功能。这将成为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同时,我们的商业模式也要有所创新,要以更开放的心态,使钢铁生产与上下游及相关企业的关系发生变化。我们可以从资产运作效益的最大化着手。如在制氧环节,可以实行工序专业化,钢铁企业以氧气为主,而专业的气体公司,在制氧的同时,要回收氦气、氮气、氢气等;在与下游企业合作时,要由产品生产提供商,转变为可以提供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产品配送、产品深加工、定制化的服务商,等等。
    另外,从技术上讲,现在一些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还要有革命性的变化。比如,在高炉炼铁环节,目前一些企业就在尝试熔融还原等非高炉炼铁技术。另外,在开发应用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技术,低品位、难选冶、共伴生矿资源开发与尾矿综合利用技术,高效低成本洁净钢生产技术,近终型连铸连轧成套装备技术,高强、长寿、耐腐蚀产品制造技术,以及烧结脱硝脱二口恶英等技术方面,我们都需要有大的、革命性的变化。
    记者: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您也曾表示“技术创新不单纯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范畴的概念”。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才让:技术创新理论,首先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上世纪初提出和完善的。虽然一个世纪以来,技术创新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但其基本观点并没有根本变化。简单地说,技术创新是指在经济生活中引入某种新的生产方式,是一个技术、经济一体化的连续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和技术虽然连在一起,但这二者还是有区分的。科学是发散性思维,追求的是发现事物的根本规律,是一个科学探索过程。而技术创新或技术研发不是发散的,而是聚焦的,关注于某一领域、某一目的。目的性、效益性和市场性是技术创新的宗旨。因此,技术创新的成功率要比科学探索的成功率高得多。在这个基础上,前沿科学规律的揭示和技术创新方法的形成,推动了我们科学技术的进步。
    换句话说,科学技术的进步是通过在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中得以应用、产生效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然后再反过来支持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是一个完整的链环式结构,也是熊彼特技术创新理论的要旨。
    记者: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然而,我们看到,日韩钢铁业能够在15~20年的时间内从引进走向技术创新、大规模输出技术,而我国的这一周期拉得比较长。在您看来,这是什么原因?
    才让:我国的钢铁工业是从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发展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依照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在备战备荒的思想下建设了一系列钢铁企业。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钢铁行业基本上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宝钢项目建设时,才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的装备技术。
    从钢铁工业的起步来看,我们不是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下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时代,主要是由冶金部主导,在行业内部进行了技术交流、技术合作。而日本、韩国一直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活动进行得比较充分。如果我们以更开放的心态,不但可以创新商业模式,也可以解决很多科技问题。
    实际上,现有的科技成果已相当丰富,当前面临的许多科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集成现有的技术加以解决。因此,技术创新中要抛弃以往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思路,应开放思维,走系统集成的模式。自主创新决不意味着要封闭起来自搞一套,必须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前进。
    记者:“协同创新”也是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一个关键词,但目前钢铁企业间还存在一些技术壁垒,再加上知识产权体系不够完善,不太利于技术在企业间的流动。您曾说希望建立一个技术交易平台,这一平台有可能在近期建立起来吗?
    才让:这个平台建立起来确实很难,不过这应该是一个方向。
    实际上,尽管现在信息能自由、充分地流动,渠道也非常多,但也有信息不对称的时候。例如,有的钢铁企业需要某项技术,但不知从哪里能获得;科研院校有了技术成果,但不知道谁需要。目前,这种信息的不对称状态时常存在。
    其实,我们目前与国外的技术交流已经非常充分了,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的重要国际技术交流活动在国内开展,我国在国际冶金技术中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随着我们的技术水准、专家能力的迅速提高,我们在国际交往的时候,与国外同行已经能做到平起平坐、互相学习了。现在,我们在全球冶金技术的学术对接上已经可以高端对话了。
    但有些遗憾的是,我们国内的技术交流还不是很充分。如果能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技术平台,使各项技术能在这一平台上实现交互流通,实现系统集成提升,将对我国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建材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