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网 - 建材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内要闻 | 国际动态 | 项目招标 | 分析预测 | 市场观察 | 企业新闻 | 科技成果 | 家居装饰 | 建筑房产 | 装饰材料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专访《春江水暖》导演顾晓刚:希望电影更面向观众,走向观众
B.biz | 商业搜索

专访《春江水暖》导演顾晓刚:希望电影更面向观众,走向观众

信息来源:joojcc.com   时间: 2019-08-02  浏览次数:1301

作者 / 曹乐溪

“今年FIRST影展迄今为止的‘最强掌声’,就是这部《春江水暖》了吧。”

随着《春江水暖》在西宁音乐厅举行亚洲首映,不少观众迎来了他们心中的FIRST最佳。事实证明众的审美与评审们不谋而合,在昨日的FIRST青年电影盛典上,《春江水暖》连获最佳剧情长片及最佳导演两项大奖,成为全场焦点。

文艺范儿并不足以形容这部电影的气质:富春江边一家三代的生活记录烟火气十足,江南小城面临时代发展变迁的市井民风跃然眼前;而长镜头中蕴含的文人志趣与气韵生动的山水风景,同样浑然天成。

四季交替中,导演顾晓刚用镜头记录下家乡变化的每个瞬间。《春江水暖》在今年成为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闭幕影片,比起海外认可,更令他心动的是中国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共鸣,一场无限时空的游戏,正在把他们内心深处与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的联结悄然唤醒。

跨季拍摄:一场金钱与时间的冒险

尽管电影市场环境日趋成熟,资金依然是青年导演在拍摄头几部作品时,需要面对的第一道门槛。

山水意境的《春江是暖》的融资之路并不诗意,朋友圈众筹,参加各种创投,甚至借过高利贷的经历,顾晓刚都体验过,“大纲阶段还投过FIRST,没入围,”他笑道。起初回到家乡全职写作剧本,向朋友借了几万块钱度日,孤注一掷的原因是觉得自己状态上准备好了,但市场可能远比想象中更现实。

专访《春江水暖》导演顾晓刚:希望电影更面向观众,走向观众

“一部相对艺术的作品,一没有名气,二没有明星,还要四季拍摄,一听就不是非常有谱的感觉。如果针对现有的电影工业市场来说,这本身是一个风险巨大的创作思路。”

清楚这一切的顾晓刚并不悲观,实在找不到钱,就循着前辈们的路径按照独立电影的方式来操作。监制李嘉贡献了启动资金,顾晓刚又向朋友们众筹了一部分——他们构成了《春江水暖》片尾一长串“前期天使投资人”名单。

但几十万预算并不足以支撑跨季拍摄。“常规独立电影的方案一般是刷脸拍两三个月,撑一下也就过去了,刚开始拍夏天部分还能友情一下,但后面还得接着拍。”

雪中送炭来自于顾晓刚当时参加了一个本地大学生创业比赛,拿到10万块钱奖金,到账那天恰巧赶上阶段性拍摄刚结束,不然没钱发工资。再后来制片团队的人帮忙做信誉抵押,向另一家公司借款,“第二天就要拍了,钱还没有找到,”当时顾晓刚并没有考虑太多。“我们要保障人家的利益吧,毕竟人家也不是做慈善的,能继续拍摄已经很好了。”

在这样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一年四季的章回体剧情实际耗费了两年时间。时代变迁不等人,片中一些拆迁的场景被抢先拍摄,室内戏份等到第二年补拍。为降低成本,顾晓刚决定采用索尼A7小机器拍摄,一部分镜头被保留在了如今的成片中。

“分段不同机器拍摄剪辑上还好,主要是调色挑战比较大。”剪辑指导刘新竹告诉娱乐产业(ID:yulechanye),“我们的戏很多是拼在一起的,并不是按照剧本顺序完成。可能同一场戏这个镜头在说台词,下个镜头反打在接,但其实都不是同一年拍摄的素材。”

进入第一年拍摄“秋天”戏份时,《春江水暖》似乎迎来了峰回路转:先是携片花入围并获得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不仅获得不少资方认可,知名电影人梅峰也加盟影片担任艺术指导;第二年参加北影节创投,顾晓刚接触到工厂大门影业,彻底解决了后续资金问题,投入到电影补拍中。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顾晓刚感叹:“那时候,工厂大门影业的黄旭峰峰哥,和我聊了四个多小时,聊得特别好,他和他的团队是懂电影的,给予我创作上的充分信任,同时,不管是在拍摄、后期制作,还是国际推广发行上,他们都做了很多专业的工作。”

以上种种曲折与克服困难的过程,无形中成就了《春江水暖》的朴拙。片中一场富春江边市井人像风物的长镜头展现了气韵生动之美,成为《春江水暖》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神来之笔。到底怎么拍出来的?顾晓刚给出的答案很简单:笨办法,花时间。

比如顾喜和江老师在河边散步游泳的戏就拍了十多次,而且是分两年完成。看起来一气呵成,但实际在江边逆行游泳十分消耗体力,上岸后还要继续完成台词表演,饰演江老师的演员水性很好,但每天也只能拍摄一条。

“大家都是同行,其实能看出电影看似很平淡的地方并不好拍,其中需要付出诸多努力。”在顾晓刚看来,电影发展至今,技法什么的完全没有秘密了,带给大家最大的感触不是才华或技巧,而是基于主创对创作匍匐而行的虔诚感。“整部电影创作者更像是祭祀者,现场做了一个舞台摆设,等待时间去进行交互和降临。”

江边泳戏一开始为了拍摄时赶上光的点,团队进行了多次测试,也有过一些美学设计,但后来顾晓刚还是决定放弃这些,尽量选择合适的时间段去捕捉最真实的市井风貌。后来看到素材时剪辑指导刘新竹很惊讶,江里跳动的鱼,岸边摇头摆尾的小狗,一场突如其来的太阳雨,真实流动而富有生命力的美感,似乎比一切设计更加触动人心。

“后来看这十几条长镜头,每一条其实都很精彩,像是从时间长河里萃取出的一瓢水,”顾晓刚认为。“我们再怎么聪明,你创造不出这些东西,都是时间给的。”

时间游戏:山水即是宇宙

一场无限循环的时空游戏,也是《春江水暖》带给观众的印象。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是外在呈现,内里则是导演从中国山水画中得到的美学灵感。

“大家觉得中国山水绘画看起来像是描摹现实,其实是在玩时间的游戏,在进行不断地超时空拼贴、折叠与重组。”顾晓刚觉得长卷画轴与电影胶片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富春山居图》用了7年时间完成,前5年都在采集素材,最后两年进行‘剪辑’,将不同的观看视角解构到一个平面,画山水就是在画宇宙。”

这让《春江水暖》看似在写实纪录一家三代围绕老人赡养、婚丧嫁娶、拆迁购房等引发的家长里短,但片中的长镜头却展现了时空穿越的魔幻超现实主义:

江边游泳的戏,从江老师跃入水中的那一刻起,观众进入到一种游观状态,此刻岸上的声音被隐去,江老师的呼吸声,划水声,顾喜的歌声以及山林窸窣渐次而来,富春江生活长卷缓缓展开。随着江老师上岸,岸上的声音重新浮现,观众也随之回到现实。

另一组顾母走失的长镜头则让人恍惚时间交错,小儿子有金算出归魂卦,大儿子夫妻江边放生祈求母亲平安,镜头跟随一个头戴斗笠的渔民不断向前,正当观众犹疑是否穿越回古代时,似是江神冥冥中安排的一艘小船出现在视野中,讲遗失的顾母送回。

声效变幻成为《春江水暖》时空游戏的线索,比如拆迁楼房那场戏,有金在阳台看到一台老式游戏机,投进硬币后进入超现实世界,观众能目睹拆迁场景却听不到声音,背景音乐变成窦唯和乐队的现场收音采样。

在设计《千里江东图》三部曲美学系统时,顾晓刚想到的两个参照就是台湾新浪潮与窦唯。“他从个人上已经完成了把传统文人志趣放到当下融汇和使用,有一些剧本段落在创作时,就是根据他的音乐做了调度和设计,包括影片结尾的闪回也是听了他的歌后写的。”

通过多方努力,顾晓刚也邀请到窦唯来担任电影的音乐总监。在看过导演的信与片花后,窦唯当下就打电话过来,希望能看看《春江水暖》这部作品。顾晓刚并不惊讶,审美志趣上的共鸣让他相信作品能够打动对方,“他应该也很孤独吧(笑),而我们在思考同样的事情”。

谈到三部曲下一部的构思,顾晓刚告诉娱乐产业(ID:yulechanye),其实在电影开篇字幕已经埋下伏笔,“春江泾流杭州钱塘汇入东海”,《春江水暖》讲述上游的富春江,接下来故事会发生在钱塘江的杭州。

故事焕然一新,但依旧会采取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的搭配,正如《春江水暖》顾喜和顾母是专业演员,其他大部分是导演的亲戚。“虽然拍摄手法上偏艺术,但总体这是一部家庭类型片,我们也希望电影更面向观众,它不是原生态纪录片,而是有演绎编排、严密逻辑和类型元素的作品,”顾晓刚认为。

选用大量非职业演员则是基于美学系统的考虑,“我们想呈现一幅类似《清明上河图》般的时代市井画卷,真实纪录一座城市10年变迁的风物志。”

素人第一次演戏,讲不出台词或者结巴是常有的事。顾晓刚觉得除了角色设计尽可能贴合其日常生活,其余不妨交给时间,“比如片中的凤娟是我现实生活中的大姨,刚开始手里没有道具她就没法讲话,但尝试一段时间适应镜头后,你看最终的呈现,她简直是最佳女主角!”

当作者走向观众:尊重是比奖项更加鼓舞人心的力量

时光倒流会五年前,顾晓刚曾经带着他的纪录片作品《种植人生》入围过第9届FIRST青年电影展,并摘得竞赛单元最佳纪录长片的荣誉。

如今回到FIRST,顾晓刚第一个切实感受是“场地变大了,酒店也更好了”。更深刻的体会是进入第13个年头的FIRST,似乎正在见证中国青年作者电影的井喷:也许是作品厚积薄发,也许是制片条件与电影市场环境整体趋于成熟,“今年不管剧情片、短片还是纪录片,都整体旺盛起来,大家都很年轻,这种百家争鸣的态势我们也感受其中。”

专访《春江水暖》导演顾晓刚:希望电影更面向观众,走向观众

FIRST从曾经的独立电影人圣地逐步接轨市场,对青年导演而言也能体会到其中的转变。是否担心作者电影不容易被市场接受?“我们自己是相对乐观的,”顾晓刚坦言。《春江水暖》是面向普通观众的电影,希望父母年龄段的社会群体也能够看懂并且有所共鸣。

顾晓刚认为:“也许文化有过断层,但中国人和古代天然链接的审美情趣与内心的风骨依然存在,这是有共识和默契的。赋予每一方水土的人优雅、美好与尊严,这是我们的初心,也希望观众能够潜移默化从电影中收获一些启发:原来一个电影故事也能够拍出山水画的感觉。”

电影放映时全场多次自发响起的掌声,似乎已经验证了这种共鸣的存在。FIRST的观影氛围一向浓厚,现场坐着很多普通观众和影迷,也有不少业内同行,大家不约而同在片尾字幕滚动时对每一位工作者报以致敬的掌声,“震撼”是顾晓刚脱口而出的形容。

“这种尊重让每一个创作者毕生难忘,让你更想好好拍电影,”他觉得。拍电影辛苦么?也许吧,但当电影触达观众内心并得到积极的反馈时,那种被世界善待甚至厚爱的荣幸,比任何奖项的分量都更厚重和更值得。

也正是这种鼓舞人心的力量,簇拥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电影人Back to FIRST。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建材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