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术语] [管件术语] [钢管术语] [石材术语] [水泥术语] [水泥制品术语] [陶瓷术语] [混凝土术语] [家具术语] [卫浴术语] [地板术语] [水暖术语] [玻璃术语] [家居术语] [砖瓦术语] [绝热隔音材料术语] [五金术语] [洁具术语] [橱柜术语] [钢铁术语] [水龙头术语] [厨卫术语] [木地板术语] [人造石术语] [幕墙门窗术语]
术语内容
- 彩绘
- 以各种人造着色无机化合物或天然着色矿物或金属着色材料,在陶瓷制品上绘制各种不同的彩色纹饰,称为彩绘。彩绘是陶瓷装饰技法。代表作品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明、清时代景德镇烧制的"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等
- 彩瓷
- 凡是以彩釉为饰,或以红、蓝、绿等诸彩为装饰图案的瓷器,均可通称为彩瓷。彩瓷是我国瓷器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三彩、辽三彩开我国彩瓷之先河。明清的彩瓷生产更得到飞速发展,名品佳作享誉中外,如明成化斗彩,嘉靖、万历五彩;清雍正、乾隆粉彩、珐琅彩等。
- 白瓷
- 器表施白釉的瓷器称白瓷。它以含铁量低的坯胎,施以纯净的透明釉而烧制成。北齐武平六年(575年)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的白瓷器,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白瓷
- 青瓷
- 又称青釉瓷。以釉色呈青而名。我国瓷器制作始于青瓷,故"原始瓷器"又有"原始青瓷"之说。青瓷的呈色剂为铁的还原色。在历史上,所谓缥瓷、秘色瓷、越瓷、龙泉瓷等,多半是指青瓷而言
- 高岭土
- 瓷胎原料,亦称瓷土,因产于江西浮梁县高岭村,故名。高岭土呈白色或浅灰色,无光泽,有滑腻感,手捏即可成粉末状,干燥后有吸水性,潮湿后有良好的可塑性,系各种结晶岩风化和温热变化后的产物.是瓷胎的重要原料。我国高岭土产地除江西浮梁高岭外.还有江苏苏州、湖南大德岭等。宋代景德镇窑始高岭土制瓷。
- 软陶
- 古陶器的一种。它分泥质与细砂质两种。软陶火候较低,胎体不如硬陶坚硬。胎作红褐色、灰白色或灰色。器表都拍印有各种几何形纹,纹饰构成较粗疏,有绳纹、波纹、格纹、圈纹和编织纹等。因此,软陶也称"印纹软陶"。器形与硬陶较接近。我国江南地区古代遗址中出土较多。
- 硬陶
- 古代陶器的一种,亦称印纹硬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已有发现。硬陶在长江以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出土数量较多,是承袭当地软陶发展起来的。胎质比一般陶器坚硬、细腻,烧成温度较高。器表拍印有以几何图案为主的纹饰。硬陶采用泥条盘筑法成型。
- 紫砂陶
- 用紫砂泥等特殊陶土制成的陶器称紫砂陶。紫砂陶质地坚硬,器表不施釉。制品最多的是茶具。用此类茶具泡茶,不失原味,茶水不易变馊,耐热保温性好。紫砂陶还具有色泽素雅,富有民族风格等特点。
- 白陶
- 早期陶器品种,以胎体和器表均呈白色而得名。制作基本采用手制,后逐步采用泥条盘制和轮制。器形有鬶、爵、豆、钵、罍、壶、卤、觯等。纹饰有兽面纹、夔纹、云雷纹等。白陶是同期仿青铜礼器的一种极珍贵的工艺品,被认为是当时王室和贵族作祭祀的礼器,是殷商物质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
- 彩陶
- 用色彩绘制图纹的古代陶器品种。彩陶多为手制,壁薄而均匀,外表多以黑红等色做彩绘原料,以植物、动物、几何形等为纹样。造型以杯、钵、碗、罐、瓮为常见。我国彩陶分为以下几大类型:①半坡型仰韶文化彩陶;②庙底沟型仰韶文化彩陶;③半山型马家窑文化彩陶;④齐家型文化彩陶;⑤大汶口彩陶等
- 灰陶
- 胎体器表呈灰色的陶器统称。灰陶利用还原焙烧成,陶胎坚硬,经久耐用。品种有烹饪器、食器和盛贮器等。其装饰纹样,有陶拍拍印的绳纹、篮纹;有用尖状工具刻划的方格纹;还有用堆贴手法制成的绳纹等。灰陶多采用模制,圆器则用陶车
- 黑陶
- 胎体器表均呈黑色的陶器统称。黑陶制作形状规则,器表打磨光亮。其艺术特征为: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具有质朴无华的品格。代表器形有单耳杯、高柄杯、鼎、斝等。黑陶被誉为我国"造型艺术的鼻祖"。黑陶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因而被命名为龙山文化的代表
- 陶土
- 制造陶器用的原料。多种粉状或土状的矿物集合体,常含有砂粒或粉砂。陶土含有有机物质,呈灰白、黄、褐红、灰黑等色,具有吸水性、可塑性。陶土加水调合后可制成各式器皿。古代泛称制瓷原料为陶土。
- 便器
- 用于承纳并冲走人体排泄物的有釉陶瓷质卫生器。按排泄口部位,有下排污和排污之分。